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杭州美食宝塔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杭州美食宝塔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汉王山,坐落在诸城市城西北,舜王街道老梧村村东。这山虽然不大,也不高,但很有名,因汉王曾经率部在此驻扎过,才名声远扬,才得其名。据诸城县志载:“东汉光武帝刘秀,为进攻王莽驻在此山,起名汉王山”。
汉王山原有古寺一座名叫“清凉寺”,寺内有一座古塔(也成宝塔),汉王山宝塔的样式与建筑结构,和杭州的雷锋塔相近,山东境内未见同类型的塔。该塔始建于元朝至正元年,塔体为三层六棱形(高30余米),六面各层有砖砌的门窗,顶部的窗子有老鹰和猫头鹰的窝,谁也无法去打扰它们,是鸟类最安全的栖息之地。塔的顶部盖着一口大铁锅,底层朝北有门洞,门洞的底沿高出平地一米半左右,塔内很黑,从来没有人敢进去过。我到诸城上学时路过此处,总是到塔下看看,看见塔窗的边上长着青草,草上还拖着长虫(蛇)皮,总是头皮乱炸,有一种恐惧感。
关于宝塔的来历,还有一段神话***故事。传说这座宝塔,是由三个仙女下凡建造。当时,一个仙女在汉王山东40里的白龙山,一个在汉王山,另一个在孙仓西的石佛寺。在汉王山建塔的仙女带来一包袱砖块建完了,听见山下村中鸡叫三遍,急于回宫,匆忙在塔顶上盖了一口大锅……在白龙山的仙女按时把塔造成;而在石佛寺建塔的仙女在松树下睡着了,天亮醒来,一看耽误了大事,顿觉羞愧,赶忙用剪刀剪了一个纸塔,就回到了天宫。这个塔,只有每年四月初八这天逢大雾的时候,在汉王山与石佛寺中间的岭顶上才可以看见……
这个神话传说,在诸城北部十里八乡流传。直到如今,人们每当说起某某人,他怎么怎么,就会有人说,他(塔)在汉王山上。可见这座宝塔多么有神秘色彩。
保俶塔初建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后周吴越忠懿王钱俶年间(948年-960年)。
保俶塔,为吴越王时,吴延爽所建,凡九级,元延祐年间(1314-1320)至明嘉靖年间(1522-1566)塔屡毁屡建。天晴时浮屠撑云,金碧排空,七宝玲珑,足可观赏。
素有雷峰似老衲,保俶如美人之说。为西湖之标志。
有文曾经如此写到:宝石山高六十三丈,周一十三里。钱武肃王封寿星宝石山,罗隐为之记。
其绝顶为宝峰,有保塔,一名宝所塔,盖保俶塔也。
有讹传此塔系寡嫂祈叔平安而建,因此称为“保叔塔”,也有误称之为“宝所塔”。
该塔古时历经宋、元、明、清四代六次重修。乾隆五十四年(1789年),曾在塔下发现吴延爽造塔记残碑,当时塔有七层木檐。
现塔为民国二十二年(1933年)照古塔原样重建的。
保俶塔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得名来自于一个故事,相传北宋咸平年间,被尊称为师叔的永保和尚,双目患疾,募缘十年重修此塔,宝塔焕然一新人民感激并以作纪念便改叫保叔塔,之后的宋,元,明朝一直都称之为保叔塔。保俶塔,别名保叔塔,位于杭州市西湖北缘宝石山上,又名宝石塔,宝所塔,保所塔。是杭州一处历史悠久的旅游景点,始建于五代,历代曾经多次修建,目前保俶塔保持完好。
北宋咸平年间(998年-1003年),被尊称为"师叔”的永保和尚,双目患疾,募缘十年重修此塔,宝塔焕然一新,人们感其精神并以作纪念便改叫宝石塔为“保俶塔"。
之后的宋、元、明朝一直都称之“保俶塔”,再后来吴延爽建造“保俶塔”的故事就广泛流传到至今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杭州美食宝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杭州美食宝塔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ebksjvt.cn/post/71996.html